當箱梁架到橋的蓋梁上后,,再經過一些工藝的施工后,,要進行“橋面負彎矩張拉”,。我記得有個概念是:“使橋面受拉為正彎矩,,反之為負彎矩”,。請問:負彎矩張拉的作用是什么,?負彎矩不是有抵消箱梁預制時正彎矩的可能嗎,?。,。,。。請高手指點
t型梁預應力錨鎖張拉.jpg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5-6-5 20:37 編輯 在剪力墻中,,假如圖紙上標注相鄰的2個梁 L1 和 L2 ,,其中L1跨度3m,上部鋼筋為2根18 ,,L2跨度6m,,上部為2根18和負彎矩筋18(并非一個梁 2跨)。 施工時上部2根18的鋼筋為貫通,,另一根18的筋僅僅在L2的范圍就行了,對嗎,?
在做水閘設計過程中,,遇到了要查t=0時集中力矩產生的荷載(郭氏表),,其中第3點:當力矩作用在梁右半計算公式用正,左半用負,。我覺得這一條對t=0情況不適用,。在陳寶華 張世儒編的《水閘》一書
鋼-混凝土組合梁是通過抗剪連接件將混凝土樓板和鋼梁組合成一個整體,,充分發(fā)揮鋼材的抗拉性能和混凝土的抗壓性能,與單獨工作的鋼梁相比,,撓度可減小1/3~1/2,,實在是節(jié)能減排必備良品。 新版《鋼結構設計標準》GB 50017-2017與《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7—2003 相比對組合梁對設計進行了很多的修訂和完善,。土木君簡單給大家列舉一下: 1,、 增加了鋼與混凝土組合梁的疲勞驗算章節(jié),在已有研究成果和工程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給出了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組合梁的設計原則,。 2、有效翼緣寬度跟板厚沒關系了,!考慮到組合梁混凝土板的有效寬度主要和梁跨度有關,,和混凝土板
T梁由于其自重小,,結構性能優(yōu)越,適應各類橋梁形式,,且便于集中化工廠式生產,,被廣泛運用到公路、鐵路橋梁建設中,,不少搞現(xiàn)場施工安全管理的小伙伴肯定對預制T梁不陌生,,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T梁預制中張拉的安全技術交底內容。 梁體預應力分兩期進行,,即一期張拉和二期張拉,。一期張拉在混凝土強度≥33.5Mpa后在制梁臺座上進行。一期張拉完畢后將梁吊至存梁區(qū)進行二期張拉,。二期張拉按混凝土齡期不小于14天,,同時混凝土的強度和彈模達到要求后進行。
32m后張預應力混凝土T梁有一下幾個問題請教:1,、橫向張拉所有孔道是否全部采用單端張拉,、單端預留鋼絞線是多少,一個孔道大概要多長的鋼絞線,。2,、張拉是否是一次張拉到位,算法是什么,?3,、H1.H2.H3.孔道的張拉力是多少,伸長量怎么計算,?要不要考慮摩阻,。4、橫向連接的波紋管一般是多少,。
30MT梁負彎矩穿預應力筋穿不通,施工單位自行將橋面板負彎矩處混凝土破壞掉,,卻發(fā)現(xiàn)波紋管壓癟長度過大,,不得已報設計單位,請各位處處注意,,隨后該如何處理,,盡量減少對結構受力的影響!急急急,!
在部頒標準圖中,,由簡支變連續(xù)(結構連續(xù))的T梁,,中跨配置的預應力索少于邊跨配置的預應力索。開始有很多疑惑,,是否懷疑圖紙錯了,,或者不應該少那么多......在此,通過自己計算一下,,才恍然大悟,。下面將計算分享一下(由于編輯不能正常顯示表達式,所以只能采用圖片格式),。
由于地下車庫頂板一般作為建筑防水設計的一道防水措施,,故其對裂縫的控制很嚴格,一般控制在0.2mm以內,,這將導致地下車庫頂板梁的負彎矩區(qū)段配筋由裂縫控制,。 在極限承載力計算時,地下車庫頂板梁的負彎矩區(qū)段配筋滿足相關規(guī)范對梁端最大配筋率的要求,,甚至在經濟的配筋率范圍內,。但是在進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的裂縫計算時,地下車庫頂板梁的負彎矩區(qū)段配筋急劇增大,,有的配筋率已超過3%,。 這樣問題就出現(xiàn)了: 1、《抗規(guī)》要求的梁端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2.5%,,是針對的極限承載力計算還是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計算,還是兩種極限狀態(tài)的計算結果都需滿足,?或者說在進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的裂縫計算時,,梁端受拉鋼筋配筋率大于2.5%,是否滿足規(guī)范要求,? 2,、如果梁的負彎矩區(qū)段配筋由裂縫控制,配筋數(shù)值增大較多,,那還有必要進行梁端內力條幅嗎,? 3、地下車庫抗震等級為四級,,梁的負彎矩區(qū)段配筋由裂縫控制,,配筋數(shù)值增大較多,強柱弱梁的要求如何控制,,還需要重新核算嗎,?
一,、準備工作 1,、鑿 毛 端橫隔板側面、預制梁端面和翼緣板端面應進行嚴格的鑿毛處理,,以保證新,、老混凝土良好結合。 2,、測量高程
本帖最后由 筑城 于 2014-8-29 11:27 編輯 芝河1#大橋中心里程K123+048.68,,為9*30m先簡支后連續(xù)梁橋,。全長554m,共有箱梁72片?,F(xiàn)澆濕接縫,、濕接頭均采用C50混凝土,共152方,。
哪位大神可以告訴我 結構的每層的傾覆彎矩怎么算的 查規(guī)范只找到框架結構的傾覆彎矩公式,,在pkpm里怎么查看傾覆彎矩的 灰常感謝 求大神告之
最近,參加了一次關于設備起重吊裝的專家評審會,,有的專家對于我的施工方案中關于格構桅桿彎矩的計算提出質疑,。我是鋼結構的小學生,希望各位老師能給與幫助,,在《吊裝專家 Vista2008 企業(yè)版》軟件中的格構桅桿截面驗算的彎矩給出個計算程序,,我可以學習提高,不要給起重吊裝工程帶來危害,。我將不勝感激,!
這個公式里我指向的數(shù)值是什么意思,這個公式我在書上怎么沒找到,!懂的幫幫忙?。?!
本帖最后由 wghwghwgh139 于 2015-1-17 00:23 編輯 是不是抗震精講2011版的錯了,?如果規(guī)定正彎矩值同時為正或者同時為負,都不應該像抗震精講里面這么組合???
我看書中寫到,肋梁樓蓋中主梁的內力按彈性方法計算,,不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但是框架結構中在內力組合之前卻又要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對梁端負彎矩調幅,。這是為什么,,求大神給予指點,!
第一次嘗試,看別人的曲線是拋物曲線,,我的這個不平整,,不知道是不是哪里出了問題,求大神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