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為框架結構,,共7層,,最大柱距7.2m,;一層層高為4.5m,,其他層高均為3m,,填充墻為M10的水泥砂漿砌塊為390*190*190:求填充墻的設計方案(包括拉結筋的設置,,構造柱的設置,底層用什么樣的轉等等),。
框架結構的中的橫向阻隔“壓磚檻”和縱向阻隔“構造柱”的作用是限制墻體的高厚比,加強墻體與周邊構件的拉結,。這個“壓磚檻”應該不叫做“圈梁”吧,?另外,這個“壓磚檻”和“構造柱”應該如何布置,,“壓磚檻”需要像“圈梁”那也連續(xù)封閉嗎,?請問有專門的規(guī)范么?謝謝各位前輩~~
填充墻與砼聯(lián)接處怎么處理才有不裂縫現象? 再請教一個問題,謝謝! 砼多孔磚為什么有滲水現象? 謝謝! 很急! 再次感謝!
請問一下后砌磚墻構造柱設置的問題,,我僅知道墻長大于5米或者層高的2倍,,大洞口兩側,自由端墻等需加構造柱,,但不知道在哪本圖集上有專門的說明?。侩y道說就是參考砌體規(guī)范來做嗎,?知道的朋友告訴一下,謝謝
論文簡介:[ 摘 要] 大量的填充墻框架結構在使用著,而且正在和將被建造,。本文分析了砌體填充墻與框架結構的相互作用機理, 主 投稿網友:wukangzhen 上傳時間: 2013-09-11
論文簡介:〔摘要〕本文提出一種新的填充墻框架抗震計算模型—填充墻元模型,。該模型比較接近填充墻和框架共同工作的實際情況,具有使用靈活、方便,、簡單等優(yōu)點,避免了框墻并聯(lián)模型和等 投稿網友:wukangzhen
框架結構的填充墻,,底下有梁,。因為上一層相同位置沒有墻體,所以在這個位置上沒設梁,,那是否在這個位置上要加一道次梁呢,?還是說墻體能砌到板底下呢?墻體砌在板底下對板會有什么影響嗎,?[ 本帖最后由 tianyuenoone 于 2011-12-11 11:27 編輯 ]
新手一個,,現在搞不懂到底墻荷載怎么計算,,PKPM里線荷載單位是kn/m,我看很多資料里計算的時候給的都是kn/m2,計算方法如下:(10*0.2+0.02*2*20)*(3.6-0.6)=8.4kn/m2,這個計算出來明明是kn/m,,為什么寫kn/m2,,pkpm到底輸入那一個數值啊。相差好大,,有的取了十幾kn/m,,有的只取到4kn/m.迷茫了。
摘要:隨著城市高層建筑的發(fā)展、粘土土磚的限制使用,,框架結構,、普通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塊,、加氣混凝土砌塊在我省有了廣泛應用,。但砌塊因重量輕,強度較低,,干縮變形較大,,在施工和使用過程中,填充墻易出現一些質量通病,,表現為墻體開裂以廈抹灰層裂縫和空鼓 關鍵詞:填充墻,;裂縫;施工,;材料,;防治
首先,,一般框架結構會使結構的剛度增加,從而導致周期減小,,使得地震作用增加,。在PKPM建模中,一般并沒有建入填充墻,,而是考慮結構的周期折減,,從而考慮上面所述的影響。但是在考慮結構受扭作用時,,會計算質量的剛心和質心,,在計算剛心的時候,PKPM中并沒有建入填充墻模型,,所以并沒有考慮填充墻的剛度對剛心的影響,。請問這樣計算出來的剛心是不是不合理啊,?
各位大俠,,請問框架結構底層填充墻的荷載是不是在上部結構建模里是不考慮的(沒有地梁層)。因為結構第一層輸入的建筑二層的荷載,。那第一層的填充墻荷載怎么考慮,?是在JCCAD才考慮嗎?謝謝
文章首發(fā):點筑結構(WX搜索:kjve001) 作者:炫光 甲級設計院主任工程師 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 框架結構的填充墻構造柱,,結構圖紙中有兩種表達方式,。一種是在圖紙上畫出具體位置。另一種則是在結構說明中給出規(guī)范上的設置要求,,不給出具體位置,,由施工單位現場自行確定。 兩種方式各有“利弊”,。第一種直接畫在圖面上,,多花點時間,但清晰明了,,避免爭議,;第二種不畫平面圖,僅在總說明中給出設置要求,,大大節(jié)約了設計的時間,,但寄希望于施工單位現場確定,不能說是嚴謹的做法,。 來看看規(guī)范是怎么要求的: 砌體規(guī)范6.3.4-1:填充墻端部應設置構造柱,,柱間距宜不大于20倍墻厚且不大于4000mm,柱寬度不小于100mm.
現有疑惑,,框架結構中填充墻只需滿足墻長大于4m設構造柱,墻高大于4m設置圈梁嗎,?比如現在有一排架結構,,跨度為20m,高度10m,,中間的填充墻直接就是靠構造柱與圈梁保持墻體穩(wěn)定性嗎,?需要設置框架柱,如何設置中間梁分割墻體嗎,?
在工程中遇到的問題:框架結構填充墻長度大于5米,,但墻中間有窗,是否需要設置構造柱,,圖紙上說明填充墻長度大于5米或墻長大于墻高2倍需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目前很糾結,監(jiān)理說要設置,,理由是長度大于5米,,我們認為墻中有窗,扣除后墻長不大于5米,,不需要設置構造柱,,設計也沒個明確說法
主要參考規(guī)范,、圖集及論文:DB33∕T 1027-2018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應用技術規(guī)程GB50003-2011 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JGJ145-2013 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guī)程13J104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板材構造12G614-1 砌體填充墻結構構造框架或框剪結構后砌填充墻的構造柱設置通常設計不會在圖紙上明確,,需要施工單位根據內裝圖紙和結構總說明中關于構造柱設置的相關要求以及相關規(guī)范要求進行深化,。但是不同的人對規(guī)范的理解不同。本文的目的就是對有關構造柱設置的相關規(guī)范,、圖集進行匯總學習,。本文鋼筋符號代換一、結構總說明中關于填充墻構造柱的設置墻內構造柱按以下原則設置:1,、墻長大于5m時,,沿墻長方向每隔4m設置一根構造柱;2,、外墻轉角,、樓梯間墻轉角、電梯井角部以及無翼墻或混凝土墻(柱)的填充墻端部應設置構造柱,;3,、砌筑填充墻時應錯縫搭砌;兩墻相交時,,若因砌塊模數等原因而無法錯縫搭砌時,,則在其相交處設置構造柱;4,、構造柱截面為墻寬×200,,縱筋為4C12,箍筋C6@200;5,、構造柱縱筋在梁,、板或基礎中的錨固做法詳見圖集12G614-1第10、15頁,;構造柱與填
我是做結構設計的,,也做過工程管理,現在做的一個工程,,我發(fā)現了一個不好解決的問題,,就是框架結構的填充墻的拉接筋預埋問題,很不理想,,而且施工對結構破壞嚴重,,看看圖片就知道了,不知道現在的好的施工方法是什么,,有時設計是清水混凝土,,不進行抹灰的,這種做法很影響外管,,如果各位仁兄有好的施工方法,,請告知,,謝謝。
設計一無填充墻的鋼框架,,用SATWE計算,,發(fā)現計算風載和不計算風載兩者的計算結果相差非常大,很是迷惑,,但本人覺得無填充墻的框架結構受風面積只有梁柱,,風載很小,計算與不計算兩者的差值很小才是,,所以煩請解釋一下原因,?如何解決?[ 本帖最后由 desertcamel 于 2009-11-29 15:02 編輯 ]
請教:現在多數框架結構中填充墻與柱或剪力墻的連接都是通過植筋拉接,而相應的規(guī)范本人基本沒有見過,03ZG003中說明拉結筋要埋入柱子300,而實際施工中要植入300的鋼筋是非常困難的.有些構造柱只有200要植300也是不可能的.請問:1.是否有相關規(guī)范? 2.植筋應植入柱或剪力墻多少才滿足要求? 3.實際工作中應如何檢查是否滿足抗拔要求? 4.砌體結構中墻體拉接的做法能否用在填充墻中?感激不盡!
偶在江西撫州一工地做甲方代表,在做一框架結構會館時,施工單位把填充墻中的構造柱與會8M跨的大梁一起澆筑,我堅決不同意,我認為在梁中人為增加了一個構造柱支座,改變了結構布置,計算也就不一樣了,但他們當天晚上還是偷偷的澆掉,第二天也沒出問題,后來過去了一個多月在我們嚴厲要求下把那個構造柱打掉了.請問各位同仁你們認為能不能一起澆筑?
請問各位大俠: 我們做的工程絕大部分 是框架結構,,但框架結構有混凝土的隔墻。就是問問這種情況是不是考慮按剪力墻計算?,F在好像有這個要求,? 混凝土墻按剪力墻計算,然后計算各個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