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為核心筒,,外圍柱沿周邊設梁,,是作為板柱剪力墻結構還是框架核心筒結構呢,?有的論文說是框架核心筒結構,是否能找到規(guī)范依據(jù),?
初做框筒結構,覺得問題頗多,以下是主要的幾條,煩請大家指點,謝謝! 1.柱與墻間的梁,與墻連接的位置在沿梁長向上有墻肢,是否還要設置暗柱? 2.不管設置暗柱與否,柱與墻間的梁,與墻連接的位置都要設梁端鉸嗎? 3.柱與墻間的梁,與墻連接的位置下方是洞口,無法設置暗柱怎么辦?是否要調整連接位置到可以設置暗柱的位置? 一個7度區(qū)的框筒結構,地下5層,地上23層,室外房屋高度接近100米,請有經驗的人士指點有哪些需注意之處.謝謝!
問題自我正在設計中的一個實際項目,,其大致情況為:3幢塔樓,,T1為26層,,裙房4層,高度120米,;T2及T3為22層,,裙房4層,高度約95米,;3座樓裙房互相獨立,,兩層地下室將3座樓連為一體;6度設防,,基本風壓0.5kPa,。這4個問題如下: 查高規(guī)的規(guī)定,本工程未超出框剪結構高度的限值,,是否可以按框剪結構設計,?初步設計中T1按框筒結構設計,T2及T3按框剪結構設計,,您的書里對類似問題有闡述,。初步設計審查時有專家提出:按框筒還是按框剪設計應更具剪力滯后效應來確定,。請問如過剪力滯后效應明顯,高度未超限,,也一定要按框筒結構設計嗎,?(3座塔樓結構布置的確很像框筒結構)
手上正在做的一個項目,型鋼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 結構,,在整個結構的中間區(qū)域,,有幾層樓層高由3.5m突變到7.0m,所以在突變的部位,,側向剛度比很差?,F(xiàn)在想在7.0m樓層的核心筒范圍內加一層樓板,但是核心筒與外框架沒有梁聯(lián)系,,外框架柱之間也沒有梁拉著,,這么做的話,這個夾層能否當一個結構計算層,。立面:夾層結構平面補充一下:樓面梁
一高層100米,、4.5米層高的公寓式辦公樓原布置如下圖一,左右兩側中柱的寬扁梁為1000x350,,因為層高問題甲方想把該處中柱和寬扁梁去掉,,現(xiàn)布置成圖二云線所示的剪力墻布置。請問這樣布置是否可行,?2軸線和6軸線處主梁是不是可以不用拉通,?下面上圖。
高規(guī)9.2.2說:底部加強部位角部墻體約束邊緣構件沿墻肢的長度宜取墻肢截面高度的1/4,,約束邊緣構件范圍內應主要采用箍筋,。然后我的問題是:此1/4定義的應該是lc的長度吧,那陰影區(qū)的長度還是按7.2.15中有翼墻的范圍定,?
我在做一個框架核心筒高層結構,,中間筒體的剪力墻在Y向的長度,一片墻體有9 .2米長,,并且在X方向還有上下各7米,,總工認為墻體長度超過8米要求,開技術洞,,把剪力墻長度控制在8米內,,詳附圖,墻體(7,。1+10,。1+7。1)米,我認為可以不開技術洞,,墻體應該兩個方向分開算,,也就說最長是10。1米,,超過還不算特別多,,
本帖最后由 ytg123456 于 2015-1-21 15:17 編輯 框筒結構中的筒的剛度弱,筒內剪力墻少,,底部剪重比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可以嗎?規(guī)范僅對框柱剛度弱的予以加強,,對筒體弱的沒提要求,。
一,、高層鋼結構支撐框筒體系的產生 1、支撐框筒體系是用于高層鋼結構的一種經濟有效的抗側力體系,,它的空間工作性能要求其柱距不能大于4.5米,,與一些高層鋼結構的使用功能和立面效果相矛盾。 2,、一些高層鋼結構為了提供開闊的視野和明朗的外觀,,要求外圈結構采用較大柱距和較矮的窗裙梁。為使這類稀柱淺梁框筒也能充分發(fā)揮抗側力立體構件空間工作的效能,,借鑒桁架的力學概念,,增設大型支撐,形成支撐框筒,,簡單而巧妙地克服了剪力滯后效應,。
現(xiàn)在做的一個框筒結構,柱距8.4m,,層高3.9m,,外框架與核心筒之間采用無梁平板,看到很多設計介紹多采用無粘結預應力大板,。如果用無梁空心樓蓋結構,是否可以,?設計時需要注意些什么,,采用什么樣的簡化計算模型?
不少框筒結構的設計,角柱面積很大,有的是L形角墻或角筒,??蛲步Y構角柱面積必須大嗎? 感覺這樣既浪費材料,,對結構受力狀況,,也不一定有利。雖然可加大框筒整體剛度,,但也有可能更增加滯后效應,,不一定有好處。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期(強震區(qū))建造一座37層鋼框筒結構,,實施方案是無角柱,,建筑物每個角上的窗裙梁按鉸接設計,以相互傳遞腹板框架與翼緣框架之間的剪力,。由此可見,,不設角柱都可以,為什么設了就必須很大,? 結構設計論壇的朋友們,,有誰設計過框筒結構角柱的?談談想法,,大家共同學習,。
本帖最后由 lengliqun 于 2014-3-3 09:29 編輯 框筒旋轉餐廳全套結構施工圖大樣全
對于 9.1.11-3,我是這樣理解的: 1)“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標準值小于結構底部總剪力的20%”應該指的是某一層的框架地震剪力,, 2)“其最大值不小于底部總剪力的10%”指的是框架所有樓層的地震剪力最大值,, 但不明白的是“按底部總剪力的20%和樓層地震剪力最大值的1.5的較小值調整”的樓層是1)中的某一層框架地震剪力,還是2)中框架所有樓層地震剪力均調整,? 對于規(guī)范此條規(guī)定,,正確的理解應該是什么?大家是怎么理解的,?
框筒結構的簡化分析方法
如題,甲方給了一個戶型,,99米高,,8度抗震,這樣的戶型平面,,框筒結構能這樣設計嗎,?哪位高手遇到類似問題,不吝賜教。多謝了,。[ 本帖最后由 lei123003 于 2011-5-19 22:36 編輯 ]
高規(guī)11.4.18 第2條,,筒體底部加強區(qū)沿墻肢長度宜取1/4高,底部加強區(qū)以上墻體設置約束邊緣構件,。我想問:1.底部加強區(qū)取1/4高,,是筒體角部還是筒體全部(包括里面的)2.底部加強區(qū)以上,是筒體角部還是筒體全部都設置約束邊緣構件,?因為這條,,勘誤表沒有勘誤到,所以有點疑惑,。如果全部設,,個人覺得太過浪費了,其實起作用的是周圍的墻體,,里面的基本就是分割+承重了,,分配到的很小。
圖紙簡介: 對于結構新手來說,如何合理布置剪力墻結構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此將此經典剪力墻布置圖拿出來,,以供結構新手參考學習。 投稿網(wǎng)友: xyyang3812 上傳時間: 2013-10-16 <
今天斗膽給整理了一些有關于”框筒結構的剪力滯后問題“,,試著針對此問題進行分析,,希望大家能夠一起交流、探討,,以下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還請大神賜教??蛲步Y構有單筒和束筒之分,,單筒是梁柱在平臺內側形成的閉合體,束筒是在平臺內側形成的多個閉合體,。無論單筒和束筒,,腹板框架承擔絕大部分剪力而翼緣框架承擔絕大部風彎矩,它們之間通過框筒束聯(lián)系,,如果角柱很弱,,則達不到上述效果。由于梁的彈性變形,,在側向荷載的作用下,截
圖紙簡介: 33層框筒結構住宅結構施工圖全套,其中包括平面布置圖,,基礎布置圖,,各梁板柱配筋圖等。 投稿網(wǎng)友: dfb1218 上傳時間: 201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