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畢業(yè)設計答辯,,做的是一個簡單的三跨五層框架(5.4m,,7.0m,5.4m),,橫向兩側均有懸挑出去的框梁,,為1.85m。答辯的老師問我懸臂部分的框架梁有什么樣的構造要求,,請教各位知道的同學,,謝謝。
某工程標注為非框架梁.一端支座為混凝土墻,,一端為框架梁.設計要求箍筋有加密在這種要求下,,此梁底部鋼筋按非框架梁做,合適嗎.
最近由一個非框架梁的錨固長度的不夠問題,,以前沒太注意這方面的比較細節(jié)的東西,,經過自己查相關資料,終于了解了這一系列的問題,。 1.首先,,非框架的連接方式:剛接和鉸接。 問題一(何為剛接和鉸接)剛接和鉸接 最大的區(qū)別是是否能夠傳遞彎矩,,從結構力學上分析,,這與梁的支座(也即約束)有直接關系,,所以說 一般講混凝土梁與柱之間都是剛接。而非框架梁的連接方式也要看支座的情況,,就單單從施工方面在支座的體現就是錨固問題(此處可由11G101-1的33頁可以看出),,這就要看施工能否達到要求,一般上部縱筋的錨固長度為0.6倍的基本錨固長度是很難滿足的,,所以一般把次梁以及與剪力墻平面外相連的梁點鉸處理也就合理了,。 2.既然按鉸接設計非框架梁,應注意以下問題: a,,理論
本帖最后由 zzqxi 于 2013-12-30 15:06 編輯 圖集11G101-1中,,非框架梁上部鋼筋的水平錨固長度要求有兩種:鉸接時0.35lab;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時是0.6lab,;請問什么情況是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我覺得不是鉸接就該是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 若是0.6lab,顯然比一二集框架梁的0.4lae都大了,,0.4x1.15=0.46<0.6;難道非框架梁的要求比框架梁還高,? 在本圖集4.6.4條指出,只有在非框架梁受扭時才考慮平直長度0.6lab,,但是對有抗扭的框架梁,也沒要求這么嚴格,。望大家討論
本帖最后由 tmzxcz007 于 2016-1-20 13:58 編輯 比如G0.5-0.5框架梁可以按照常規(guī)理解成加密區(qū)和非加密區(qū),,那對于非框架梁呢?如圖所示的非框架梁該怎么計算
1、“非框架梁L配筋構造”中,,邊支座上筋錨固 給出直錨≥0.4la,、彎錨長度15d,如果兩者長度相加達不到錨固長度,,是應該按該構造做法還是應按錨固長度進行鋼筋下料,?邊 支座負筋直錨長度達不到0.4la時(如支座240寬梁負筋為Φ20),該如何處理,? 2,、本地區(qū)屬于8度抗震設防地區(qū),而該兩頁中所注錨固長度均為la,,本地區(qū)應按la還是lae考慮,?3、XL梁端設計單位出圖時下筋均向上彎錨,,是否有必要,,p66頁中構造沒有向上彎錨,。4、“非框架梁L配筋構造”中邊支座下筋伸入支座二級鋼12d,,而設計院出圖一般均畫成彎錨,,是否有必要(個人認為沒有什么必要 )?歡迎大家討論,。
中南設計院通用圖 框架梁(KLXX,、WKLXX)平法構造詳圖
03G101-1中非框架梁的支座面筋的錨固長度如果是彎錨的話,要求有一段水平段0.4La, 照這個要求的話,這個水平段還是很長的,很多框架梁,、短肢墻和異型柱的寬度都難以滿足,,比如200寬地短肢墻和異型柱,要滿足03G101-1面筋的錨固長度鋼筋只能用12的,這樣配筋起來很難配,。而《混凝土設計規(guī)范》10.4.1,、11.6.7,《高規(guī)》6.5.4,、6.5.5均指框架梁,,兩本規(guī)范均未提到非框架梁的錨固長度,非框架梁的錨固長度該如何計算呢,?
請教此非框架梁L8的鋼筋該如何下料?直徑20和直徑22的鋼筋搭接如何處理,是否按03G101-1 P65的L配筋構造做,取150mm,需要焊接不?哪位朋友指點下?謝了
1 圖集要求與存在問題分析11G101-1圖集第34頁中:梁L1梁底筋直徑d為20mm,,其中一邊支承梁寬為250mm,12d為240mm,;梁L3梁底筋直徑d為22mm,,兩邊的支承梁梁寬為250mm,12d為264mm,,即使不考慮保護層,,都已經越出梁寬;L4也有同樣的問題,。11G101-1圖集第86頁中“非框架梁L配筋構造”圖中梁底筋伸入框架梁內為12d,。兩邊不符合。按12d伸入設計,,當框架梁寬為200mm時,,扣除保護層,則擱置的非框架梁底鋼筋最大直徑d只能為14mm,。但在住宅建筑中梁寬一般大多為200mm~250mm,,且非框梁的底筋直徑d采用16mm及以上的情況較多。11G101-1圖集第86頁中除非框梁下筋外,,梁上部鋼筋也存在鋼筋水平段嚴重不夠的問題,,設計按鉸接時的平直段需要滿足不小于0.35lab,,混凝土C25時,直徑d為14mm的HRB400兆帕級鋼筋需要0.35×40d=0.35×560mm=196mm,;直徑d為16mm的HRB400兆帕級鋼筋需要0.35×40d=0.35×640mm=224mm,;如果考慮主梁外側鋼筋的內測,則250mm主梁上部的
圖紙上有個L(非框架梁)一共三跨,,兩端支座為剪力墻,,中間兩個支座為KL,這個L在剪力墻內的是怎樣錨固的,?PS:兩端為剪力墻的支座,,也各自接著一道LL。今天在工地看到工人直接把L鋼筋直接錨入LL內,,導致LL頂部鋼筋局部過密,,根本就放不下。[ 本帖最后由 yuweiweide08 于 2012-10-8 12:35 編輯 ]
11G101-1圖集上錨固0.6laE,以前都沒注意這個問題,,上次審圖提出來,,框架梁寬度只有300,錨固不夠,,讓點鉸接,。請問你們都是怎么處理的?
《混規(guī)》9.2.2條1:關于鋼筋混凝土簡支梁和連續(xù)梁簡支端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從支座邊緣算起伸入支座內的錨固長度應符合:對于帶肋鋼筋不小于12d,,9.2.2條2如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梁支座范圍內的錨固長度不符合本條第1款要求時,,可采取彎鉤或機械錨固措施,并應滿足本規(guī)范第8.3.3條的規(guī)定,,那么問題來了,例如一根250mm的框梁,,一根次梁搭過來經計算次梁底筋選用了直徑25的底筋,,材料統一采用HRB400,C30,,顯然對于次梁12d=300,,不滿足9.2.2條第1款,如果用第2款加彎鉤,,那么8.3.3條又說縱向受力鋼筋包括彎鉤
16G101-3P105頁擱在基礎上的非框架梁作何理解,?二個樁承臺間的基礎梁鋼筋錨入承臺內的錨回長度是多少,?請老師給予講解。
非框架梁標注成了框架梁怎么辦 ,? 圖紙已經提交出去,,準備建設了 。在線等,,急~ 關鍵梁端還點鉸,,箍筋還加密了 。
框架結構中如果填充墻的長度大于高度的2倍,中間就要加構造柱,陽臺兩個陽角懸臂梁也設置構造柱,都涉及與其頂端的框架梁連接-----我們這里質監(jiān)站要求頂部混凝土不能澆注到梁底,構造柱頂與框架梁底要隔40到50毫米厚的泡膜板,甚至要求構造柱的四個角的鋼筋要對折,再插入框架梁內.理由是構造柱設計時沒有考慮受力,這樣符合設計的力學模型.可是這樣做有一個缺點,就是在梁柱交接處往往很快開裂,影響使用.最近在<建筑工人>2006年第8期上看到:構造柱頂部與框架梁接觸處,往往振搗不密實,接觸不充分,在與混凝土接觸處,容易產生裂縫.應采取以下措施:在支設構造柱模板時,模板應支成喇叭口,并對梁底新舊混凝土接觸面進行鑿毛,然后澆注摻UEA的膨脹混凝土,使接觸處振搗密實,最后再把多余混凝土鑿除.很顯然這兩種做法正好考慮的相反,到底應該怎樣做呢?請各位高手發(fā)表意見!
一工程,抗震等級為一級,SATWE計算后,框架梁及非框架梁的箍筋均為D10,根據規(guī)范要求,一級抗震最小箍筋直徑應為D10,而對于非框架梁也要按此要求嗎?感覺不對,卻找不到相應規(guī)范要求.由于非框架梁采用在主梁輸入的方式,開始懷疑是否是此原因,于是局部改了一層按次梁輸入,可計算結構一樣?請高手幫助解惑:一般框架的抗震等級根據規(guī)范確定,哪對于非框架梁的抗震等級應如何確定?同框架梁嗎?請高人幫助,并能給出明確的規(guī)范出處?謝謝!
我是土木在校大學生,,老師給了一個設計任務,我設計的截面尺寸是350×700,, 保護層厚度30 底部受力鋼筋HRB335為 6Φ25+4Φ20,,打算分兩排布置,每排5根,,間隔布置,,彎起2Φ20,可是這個2Φ20應該放在第一排還是放在第二排呀??
首先,,框架梁指的是兩端與框架柱相連以及兩端與剪力墻相連且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但是如何區(qū)分非抗震框架梁與抗震框架梁?高規(guī)總則中又規(guī)定抗震烈度為六度也必須進行抗震設計,。請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