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現(xiàn)在處理屠宰和罐頭生產廢水,工藝主要是UASB厭氧污泥床+生物接觸氧化池.不知道把生物接觸氧化池換成瀑氣生物濾池好不好啊?還有,瀑氣生物濾池小弟還沒有具體接觸過,可通過起原理發(fā)現(xiàn)其SS的祛除率應該很高,而接觸氧化池可能就沒這么好,不知道理解對沒有?菜鳥級問題,請指教
問個比較基礎的問題,,都說生物接觸氧化法比活性污泥法產泥量少,,一直沒有徹底弄清楚,,哪位高人能從理論方面徹底解釋說明一下。
曝氣生物濾池工藝機理 主要利用微生物吸附,、氧化作用和濾料的過濾作用去除污染物 系統(tǒng)組成 必須有初沉池,,一般不需二沉池,可進行模塊化設計 填(濾)料 一般應用陶粒等粒狀濾料,,粒徑在3—8mm系統(tǒng)運行 需進行反沖洗,,可進行自控管理污泥產量 較多優(yōu)缺點 1.出水水質好(尤其NH3-N去除較高)2.能抗日常沖擊負荷3.動力消耗較大(反沖洗)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機理 主要利用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作用去除污染物 系統(tǒng)組成 可有初沉池,,必須有二沉池,,一般常采用接觸沉淀,,處理城市污水的應用二段式居多 填(濾)料 可應用碎石,、爐渣、塑料等粒狀填料,,也可應用波紋板,、軟性纖維、蜂窩等填料 系統(tǒng)運行 一般不需進行反沖洗 污泥產量 較少 優(yōu)缺點 1.動力消耗較少2.出水水質好3.抗沖擊能力差生物接觸氧化主要利用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作用去除污染物 ,,必須有二沉池;生物濾池除了具有這個作用還有過濾作用,,因此不需要二沉池,,但是生物濾池需要反沖,施工和操作比較麻煩,,
生活污水使用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產水水質等要求基本合格,,水量也不大每天兩百噸左右。幾個問題請教:1,、污泥間歇式排放,,間歇停時間長,沉淀池容易有上浮污泥(應該是反硝化作用),;頻繁排放污泥沉降比?。?5%左右),帶式壓濾機無法正常脫水,。如何排泥方式比較好,?2、將污泥全部回流,,是否有影響,?3,、進水PH7.3左右,而放流PH有時會低于6,,基本維持在6到6.5之間,,請問PH正常嘛,最好能維持在7左右,?4,、上泰pc-310 PH計校正時,PH7零點可以校正,,PH4斜率顯示6.8,,調旋鈕沒變化,探頭是沒有問題的,,請問怎么回事,?5、(3和4)放流PH校正后,,使用標準溶液測很準確,,實際使用顯示放流PH=
生物接觸氧化怎么分級的?比如我建了三個好氧接觸氧化池串聯(lián)在一起,,就是三級,?還是前邊有個缺氧接觸后邊是好氧接觸,這樣叫兩級,?求指導,,求解釋。
各位高手:我們的污水處理工藝是水解酸化+UASB+生物接觸氧化,UASB的出水現(xiàn)在是10000,第一個池子是黑色的,第二個池子是黃色的,出水怎么是紅色的啊,沉淀池還有些紅色的蟲子,這是怎么回事啊??????我們處理的肉類廢水.謝謝各位了.
最近做畢業(yè)設計時選擇了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污水,但是看到曝氣生物濾池和生物接觸氧化池去別只有是否反沖洗,不知二者有何實質的區(qū)別
如題。我看了一下,,曝氣生物濾池也有曝氣系統(tǒng),,也用生物濾料,和生物接觸氧化池的構造差不多,,兩者除了一個有反沖洗系統(tǒng)另一個沒有外,,還有什么不同之處?望大俠告知,。
新手請教:生物接觸氧化池采用推流三格一段式,,接觸停留時間3~4h,,各格停留時間比為2:1:1.第一格采用半軟性填料,第二、三格為軟性纖維填料,。此處的三格具體是怎么回事,?這跟分段有什么區(qū)別?謝謝~~~
圖紙簡介: 生物接觸氧化池安裝詳圖,生物接觸氧化池安裝詳圖 投稿網友: zhou122156922 上傳時間: 2013-10-14 圖
1,、請教掛膜問題: 生物接觸氧化池 化糞池后出水經沉淀后:BOD150---230,,氨氮46---75。大概需幾天,,每天進水和曝氣如何控制,,謝謝。2,、低DO下為什么會影響硝化作用,。
生物接觸氧化池的設計
我看了不少的資料,但是生物接觸氧化的方法主要是用在城市污水處理中,,進水BOD都130mg/L,。但是我現(xiàn)在手頭的設計進水BOD是1000mg/L出水是200mg/L也是采用的是生物接觸氧化。 我想問下生物接觸氧化處理處理的上限一般是多少 還有就是像樣進水BOD是1000mg/L出水是200mg/L的填料容積負荷什么算,,有關其他的計算方法也希望大家能指教一下
我現(xiàn)在管理的生物接觸氧化池,,進水的COD、水量,,都比設計的小的多了。而風機還是原來的,,所以DO較高,,請問這樣影響大嗎?想要節(jié)能,,除了更換風機,,還有好方法嗎?
首先聲明我是剛剛參加工作的沒有實際經驗,,知道的只是從書本上看到的一點皮毛。 現(xiàn)把生物接觸氧化法這個經典的工藝中的一點困惑拿出請各位前輩指教,,在此先謝了,。 剛從書本上看到這樣一條設計參數:“進水BOD濃度一般控制在100~300mg/l之間,當BOD濃度較高時,,可采用處理水回流稀釋或采用二級或多級濾池系統(tǒng),。” 而我在網上卻看到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高濃度污水(遠大于300)的案例,它只是采用一級接觸氧化也沒提到處理水回流稀釋的問題,。 以上是我這個菜鳥的困惑,,請大家給以解答,也希望大家能把運行中的其他在書本上涉及不到的難題也列出,,給我們這些剛剛參加工作的和沒有接觸過生物接觸氧化法實際工程的同行給以幫助,。 謝謝!(再次聲明本人是菜鳥,問的問題也許有些白癡,,但也希望能得到解答,,見笑了哈)
水產加工廢水,其中水量800t/d,,COD1700,BOD943,SS438,想用氣?。珒杉壣锝佑|氧化池,兩級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容積負荷和接觸時間應該取多少合適呢,?
我廠是土豆加工,。cod在1000.氨氮在30.現(xiàn)在cod出水在60左右。氨氮在15左右,。每天的廢水在120噸左右,。氧化池分三格串聯(lián)體積260噸,有兩套AB.上午A套進水.下午B套進水.do控制在1到6左右,。水停留時間在5小時左右,,ph出水在7左右,調節(jié)池ph在6.5左右.我廠領導要求氨氮要控制在5左右.現(xiàn)在氨氮降不下來.請老師傅怎么操作把氨氮降下來.謝謝
生物接觸氧化法與生物濾池的異同點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并使池體內污水處于流動狀態(tài),,以保證污水與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 該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風曝氣供給,,生物膜生長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會因缺氧而進行厭氧代謝,產生的氣體及曝氣形成的沖刷作用會造成生物膜的脫落,,并促進新生物膜的生長,,此時,脫落的生物膜將隨出水流出池外,。 生物接觸氧化法也稱淹沒式生物濾池,,其在反應器內設置填料,經過充氧的廢水與長滿生物膜的填料相接處,,在生物膜的作用下,,廢水得到凈化。生物接觸氧化法在運行初期,少量的細菌附著于填料表面,,由于細菌的繁殖逐漸形成很薄的生物膜,。在溶解氧和食物都充足的條件下,微生物的繁殖十分迅速,,生物膜逐漸增厚,。溶解氧和污水中的有機物憑借擴散作用,為微生物所利用,。但當生物膜達到一定厚度時,,氧已經無法向生物膜內層擴散,好氧菌死亡,,而兼性細菌,、厭氧菌在內層開始反之,形成厭氧層,,利用死亡的好氧菌為基質,,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發(fā)展厭氧菌。經過一段時間后在數量上開
技術原理: 生物接觸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及生物膜法的特點,,池內的生物固體濃度(5~10g/ l)高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濾池,,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可達2.0~3.0kgBOD5/m3.d),另外接觸氧化工藝不需要污泥回流,,無污泥膨脹問題,,運行管理較活性污泥法簡單,對水量水質的波動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好氧生物膜法工藝,,接觸氧化池內設有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著生長在填料表面,,部分則是絮狀懸浮生長于水中。該工藝兼有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二者的特點,。 池內加設適宜形狀和比表面積較大的生物膜載體填料,,這樣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由于內部的缺氧環(huán)境勢必形成生物膜內層供氧不足甚至處于厭氧狀態(tài),,這樣在生物膜中形成了由厭氧菌,、兼性菌和好氧菌以及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形成的長食物鏈的生物群落,能有效地將不能好氧生物降解的COD部分厭氧降解為可生化的有機物,。 由于池內填充了大量的生物膜載體填料,,填料上下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