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程概況及設計參數
10.1 一般規(guī)定 10.1.1 本章適用于經鑒定不滿足抗震設防要求的既有建筑及歷史建筑的隔震加固設計,。 10.1.2 既有建筑及歷史建筑在隔震加固設計前,應收集原結構的設計,、施工,、檢測鑒定及相關資料,掌握結構現狀,,了解建筑周邊環(huán)境條件,。應根據抗震設防類別,、結構類型,、環(huán)境條件和功能需求、施工條件等,,合理選擇隔震加固方案,。
最近做了兩棟隔震建筑的結構設計,發(fā)現現行《抗規(guī)》對隔震結構在以下幾個方面不太完善:1.現行《抗規(guī)》(2001)的反應譜曲線不符合長周期高阻尼結構的特點,,按反應譜分析得出的地震反應過大,。2.對下部結構設計才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底部的豎向力、水平力和力矩進行計算,感覺過嚴,。3.隔震建筑地基基礎的抗震驗算和地基處理仍應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進行,,與下部結構采用罕遇地震作用矛盾。現提請各位討論,。[ 本帖最后由 xinxinwangye 于 2010-6-20 19:06 編輯 ]
建筑結構隔震設計中的問題分析論文58期刊網,論文發(fā)表,專業(yè)論文指導,核心期刊,評職稱發(fā)表論文建筑設計_論文發(fā)表關注(1)唐桂云 摘要: 對于高層隔震結構體系,由于上部結構較大的傾覆彎矩會引起隔震層的轉動,隔震層可能產生明顯的豎向變形,。隔震結構的地震反應不僅要按多質點平動體系進行分析,并且要考慮結構的擺動,可以采用多質點平動加擺動計算模型,由動力時程分析方法計算分析高層隔震結構體系的動力反應。關鍵詞:高層建筑,,隔震結構設計,;方案分析1 基礎隔震結構體系動力分析基礎隔震結構目前多用于30層以下、高寬比較小,、上部結構水平層剛度較大的建筑結構,。如果上部結構層數較多、高寬比較大,、層間剛度較小,則上部結構須視為多質點體系,采用多質點模型,并需要考慮結構的傾覆,、扭轉等因素?!督ㄖ拐鹪O計規(guī)范》(GB50011-2001)提出對多層隔震結構房屋,上部結構近似看作平動,可以采用剪切型多質
本帖最后由 小角色 于 2013-5-15 09:42 編輯 1.關于箱,、筏基礎底板挑板的陽角問題: (1).陽角面積在整個基礎底面積中所占比例極小,干脆砍了,??煽吵芍苯腔蛐苯恰?(2).如果底板鋼筋雙向雙排,,且在懸挑部分不變,,陽角不必加輻射筋,誰見過獨立基礎加輻射筋的,?當然加了也無壞處,。 (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惡的話,可將懸挑板的單向板的分布鋼筋改為直徑12的,,別小看這一改,,一個工程省個3、2萬不成問題,。2.關于箱,、筏基礎底板的挑板問題: 1).從結構角度來講,如果能出挑板,,能調勻邊跨底板鋼筋,,特別是當底板鋼筋通長布置時,不會因邊跨鋼筋而加大整個底板的通長筋,,較節(jié)約,。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應力,當基礎形式處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
減隔震技術是指在建筑物某一層設置由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等部件組成的隔震層,以延長整個結構體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尼,,減少輸入上部結構的地震能量,達到預期防震要求,。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隔震裝置是隔震橡膠支座,。 從反應譜上直觀地說明了 延長結構自振周期 、
剛接觸防雷接地的設計,,花了幾天時間看了相關規(guī)范,,對知識也有了解,但是自己拿一個項目來設計繪圖時,,不知道從何下手,。我現在用的是天正電氣軟件,還希望專家可以指點,,如何設計建筑防雷,,有哪些東西需要再圖上表達出來,尤其是基礎接地平面圖,,它是否需要聯系結構圖紙什么的
來源:無非建筑(微信號:OnlyArch)
9.1 一般規(guī)定 9.1.1 本章規(guī)定了對抗震安全性和使用功能有專門要求的核電廠建筑基底隔震設計方法,,適用于采用隔震支座實現基底隔震的核電廠建筑。除本章特殊規(guī)定之外,,核電廠建筑隔震設計及隔震支座尚應符合本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 9.1.2 核電廠隔震建筑的基本設防目標為:當遭受運行安全地震動影響時,需停堆進行安全檢查,,在確認核電廠保持安全功能的前提下可恢復正常運行,。當
城市更新,,方興未艾,,多年來,由于設防區(qū)劃圖的調整,,法規(guī)的變化,,技術規(guī)范標準的升級,,總而言之一句話,,由于時代的變遷,,大量的既有建筑實際上是不滿足現行的抗震標準的,其中自然也包括一些早期的隔震建筑,。 對于采用了隔震技術的建筑如何進行加固呢,?老羊整天戴著口罩想得頭痛,弄出來幾條,,冒充了標準的格式,,打扮一下讓大家扔磚更高興些。為了不誤導大家掉坑,,特別說明是“指北”,,非“指南”。 &
大家好,,我想問下主樓60米高,,附帶裙樓37米高,計算算出來是2類防雷建筑,,接閃器要怎么設計,??我用滾球法計算避雷針時,,樓高比滾球半徑還高,,
一、 工程概況及設計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