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對接焊縫中,,應對板件邊緣加工成適當形式和尺寸的坡口,,以便焊接時有必要的焊條運轉的空間,,保證在板件全厚度內焊透,故對接焊縫又叫坡口焊縫,。對接焊縫板邊的坡口形式有I形(垂直坡口),、V形、U形,、X形,、單邊V形、K形等,。坡口形式隨板厚和焊接方法而不同,,應根據焊件厚度按保證焊縫質量、便于施焊及減少焊縫截面積或體積的原則選用,。當焊件厚度很小時,,可采用直邊縫,即只在板邊留適當的對接間隙即可,。當l>6mm時,,就需開坡口,,以保證焊透。板件稍厚(約t=6~26mm)時,,可用單邊V形或V形坡口,,P叫鈍邊,有托住熔化金屬的作用,;斜坡口和間隙,。 一個
本帖最后由 andyclus 于 2015-8-10 09:54 編輯 求各位大神 解答 27題 彎曲應力最大的地方應該在最上邊緣或者最下邊緣 M算出來應該是1039 求大神指點 答案給的彎曲應力最大的在1點處
《鋼結構設計與計算》(第2版)中,,P51表1.10-1中,項次4用τ=VS/(Iwt),項次5用τ=V/(hwt),為什么用不同公式,?
現(xiàn)場鋼結構焊接,,有的施工單位打坡口,有的不打坡口?,F(xiàn)場剛才厚度也是3mm到20mm的都有,。施工單位說手工焊的12mm以上打坡口,自動焊(全熔透 型 的)不需要打坡口不管鋼材厚度多少,。想請教各位,,手工焊多少以上必須要打坡口.全溶透性自動焊和不全溶透型有什么區(qū)別,多少以上才需要打坡口,。謝謝各位如果能給出規(guī)范和條文最好,。謝謝。
鋼材下料常用的有氧割,、機械切割(剪切,、鋸切、砂輪切割)等方法,。氧割的工藝要求: 氣割前,,應去除鋼材表面的油污、浮銹和其他雜物,,并在下面留一定的空間,。 大型工件的切割,應先從短邊開始,。 在鋼板上切割不同形狀的工件時,,應靠邊靠角,合理布置,,先割大件,,后割小件;先割較復雜的,,后割簡單的,;窄長條形板的切割,,采用兩長邊同時切割的方法,以防止產生旁彎,。
鋼結構焊接有沒有要求焊縫要錯開,?
隨著當代建筑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建筑結構體系的種類不斷的朝輕質,、高強的方向發(fā)展,,鋼管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在當代建筑中使用率越來越高,。尤其是在廠房建設及設備安裝中更是大量使用鋼結構,。而焊接作為鋼結構的主要連接方式之一,直接影響鋼結構的施工質量,,采用無損探傷的手段對焊縫進行質量檢驗是確保鋼結構工程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鋼結構無損探傷包括超聲檢測(UT)、射線檢測(RT),、磁粉檢測(MT),、滲透檢測(PT)和渦流檢測(ET)等五種檢測方法。超聲波探傷儀檢測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探傷方法之一,。超聲波的波長很短,、穿透力強,傳播過程中遇不同介質的分界面會產生反射,、折射,、繞射和波形轉換。超聲波像光波一樣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可以定向發(fā)射,,猶如一束手電筒燈光可以在黑暗中尋找目標一樣,能在被檢材料中發(fā)現(xiàn)缺陷,。超聲波探傷能探測到的最小缺陷尺寸約為波長的一半,。超聲波探傷又可分為反射法和穿透法。穿透法的靈敏度不如反射法,,因而在實際探傷中一般采用反射法來進行鋼
對接焊縫抗剪條件剪力V為什么要X1.5,規(guī)范上哪里有,我找不到啊,懂的朋友們請告知一下,謝謝!
1、JGJ 99-2015 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guī)程 8.4.2 條文:
本帖最后由 無間道 于 2014-2-12 15:12 編輯 眾所周知,,在房屋建筑中,,基礎造價約占整個建筑物的30%左右,對于輕鋼結構而言,,最大優(yōu)點就是重量輕,,從而直接影響基礎設計,與其它結構型式的基礎相比,,輕鋼結構基礎尺寸小,,可以減少整個建筑物造價,,另外對于地質條件較差地區(qū),可優(yōu)先考慮采用輕鋼結構,,這樣容易滿足地基承載力方面的要求,。那么輕鋼結構基礎與砼結構基礎有什么不同?輕鋼結構基礎是如何設計的,?在輕鋼結構基礎設計時應注意哪些方面,?本章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而不涉及基礎本身設計的有關內容,。
鋼結構桿件位置安裝錯了,,要卸下來,,調整后重新焊到節(jié)點板上去。因為以前沒做過,,想問一下,,原來的焊縫是怎么弄掉?會不會損傷原來的節(jié)點板,?
本人平時做鋼結構比較少,,請問大家我這樣表示有問題嗎?翼緣的下面是否一定要放墊片,?以及10的縫隙是否太大,?望不吝指教。